澳思美日用化工(广州)有限公司

收藏 中文 | English


资讯中心

“20年来最差!”

转载自「青眼」 文章|葱白


今日(8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化妆品类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为239亿元,增速已连续4个月下滑。而近日,不少化妆品工厂及上游包材、原料供应商的相关负责人即纷纷向青眼“诉苦”称今年生意难做,“简直是20年来最差。“


“80%的工厂订单量下滑”


“上半年彩妆订单同比下降了近4成。”


“从业20余年了,第一次遇到这么差的行情。”


“今年的行情甚至还不如去年。”


多位化妆品代工厂负责人告诉青眼,今年工厂的生意普遍不乐观,从4月份开始订单量持续惨淡。“往常是7、8两个月淡季,但是今年的淡季4月份就来了。”广州一家代工厂的负责人介绍,“自过完春节,工厂做完了年前的订单后就几乎接不到新订单了,老客户下单也很谨慎。”


“今年的淡季来得早走得晚。”另一家工厂的负责人也表达了相似的境遇。他称,“按以往8月份我们都开始接润唇膏的订单了,但现在8月已过半,依旧是毫无起色。”


此外,广州白云区一家OEM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还称,主要是彩妆下滑的厉害,“对比去年同期,今年1月到7月,我们工厂彩妆的订单量下滑了近4成,护肤基本持平,洗涤业务略有增长。现在是苦苦支撑着,看‘金九银十’会不会有所好转。”


通过与多位企业负责人的沟通,青眼了解到,虽然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严重,但疫情后大部分工厂还是都有订单可接的。然而,“今年上半年的行情更差了,甚至都不如去年。”


多位行业人士均表示,“今年上半年几乎80%的工厂生意都不好。”“以前是‘这个渠道不行、那个渠道行’,总有一个渠道行;现在是‘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过,大部分行业人都很悲观。”甚至还有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工厂已经扛不住了,开始卖厂或是申请破产。”


值得关注的是,代工厂生意下滑也给上游包材商和原料商带来了连锁反应,部分包材商坦言,“今年的单子不好接。”广州尚功塑胶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其全感叹道,“从业20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行情这么差的年份。以前每年的行情都不错,突然行情这么淡了,大家都很彷徨,甚至是惶恐。”


据悉,不仅部分中小型包材厂的生意普遍下滑,大型包材厂也比往年生意要差不少。一家小型的包材商忧心忡忡地告诉青眼,“今年以来几乎就没有接到过订单,看下半年会怎么样,只能先咬牙坚持。”


此外,还有部分原料商也向青眼透露,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有所下滑。据一位业内知情人士称,“部分原料公司正在考虑重组。”



“下半年情况会更糟”


事实上,业内普遍存在的生意下滑情况,从化妆品行业零售额数据的变化中亦可以窥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今年4月开始,化妆品类限上单位零售额的增速不断下滑。4月份增速为17.8%,5月、6月增速持续放缓,分别为14.6%、13.5%,7月的增速更是低至个位数(2.8%)。 


多位行业人士均认为,目前大多数工厂生意冷淡,与今年以来新法规接连出台和整个市场需求不高均有关系。


广州珈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林丽隽表示,后疫情时代,整个经济都还未恢复元气,大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不太乐观,因此消费也比较保守。“而且,线上获取流量成本也越来越高,一些小品牌负担不起了;而线下渠道则是由于疫情原因也受到了影响。品牌方市场不好,自然就影响到了工厂的订单。很多工厂本来都是抱着‘把疫情挺过去,希望会迎来反弹’的想法,结果是今年更惨。”


李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道扬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称,受大环境影响是一方面;另外,今年各项新规出台,对产品功效验证等方面提出了多项要求。根据规定,今年5月1日之前备案的产品也需要补充功效评价,所以很多客户的老产品不敢多下订单,怕卖不动变成了库存。新产品则需按新规进行备案,但因备案周期变长,自然也影响了订单量。


“因此就出现了‘老产品不敢多做,新产品做不了’的情况,工厂接不到单子,上游的原料、包材企业也跟着没有了生意。”李道扬说,“化妆品行业现在是疫情叠加新规,估计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还会持续受到影响,今年下半年或许会更糟糕。”


多位行业人士称,去年疫情爆发后,很多工厂就已经出现了亏损,好不容易撑到了今年,而疫情的零星爆发也导致市场需求疲软,再加上新规及备案对企业的影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两极分化严重


不过,也并非是所有代工厂的生意都难做。有头部代工厂的相关负责人告诉青眼,其工厂在今年1-7月的业绩较去年同期和2019年均持续增长。


“除了5月初由于备案速度较慢略有影响外,我们的订单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莹特丽集团中国区总裁王邑华介绍,“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没有下滑的迹象,即使是和2019年相比也有所增长。”


科丝美诗(中国)总经理助理申英杰也称,“今年上半年的生意很不错,至少是30%以上的涨幅,相比2019年同期也是增长的。”另据芭薇股份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42.61%;净利润1116.27万元,同比增长21.81%,增长势头明显。


事实上,早在去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刚刚出台时,就曾有多位业内人士向青眼表示,“新法规的落地,势必会造成行业‘头部效应’凸显,有实力的品牌和工厂只会越来越好,而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则会面临生死困境。”


对此,王邑华认为,在各项新规的要求之下,品牌需要进行各种产品测试和功效评价等,合规成本变高了许多。“尤其是功效评价所带来的影响。产品要有功效,其中有效成分的添加量就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成本自然也会增加。再者,功效评价本身的费用也不低。而如果品牌不宣称任何功效,那产品也就没有了竞争力。因此,新规对小品牌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品牌合作的工厂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众所周知,知名品牌大多选择与头部代工厂合作,稳定的销量和成熟公司的高抗风险能力也让头部代工厂的业绩有了保障,甚至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头部代工厂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更强。


此外,从品牌的业绩端来看,今年上半年各外资高端品牌均是涨声一片。另据天猫数据披露的7月全网销售额数据显示,护肤板块的GMV 同比下降了32.9%,彩妆板块的GMV同比下降28.7%,但同时,资生堂、雅诗兰黛、海蓝之谜、兰蔻、珀莱雅、润百颜、玉泽、佰草集等品牌却均取得了GMV的同比上升。


正所谓此消彼长,在大盘走低的情况下,头部品牌业绩的提升,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小品牌的业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综上不难看出,受品牌端的市场变化影响、新规、疫情、市场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化妆品供应链端已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正如行业内一位资深人士所说的那样,“20%的企业将赚走80%的钱。”而这“二八定律“今后在化妆品行业会更进一步显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