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思美日用化工(广州)有限公司

收藏 中文 | English


资讯中心

这东西,在偷偷伤害你的皮肤

转载自「基础颜究」 文章|婷婷


最近经常逛留言板——围观一下大家的讨论。结果发现,只要文章跟防晒有关,或者其中有日系产品出现,大家都会集中提问:有酒精吗?酒精多吗?熏眼睛吗?


大家对酒精,真的看得很重。对一些产品来说,会不会被买走,取决于有没有加酒精。我完全能理解,不是大家太挑剔,是因为真的怕会“烧脸”,“刺痒”,甚至“变敏感”。


曾经的一次大烂脸,就是年少的我湿敷某著名“二锅头”产品,作出来的……在那之后大半年,酒精添加稍高一点点的产品,我的脸都接受不了。


有时候会疑惑,酒精,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么”刺激“的呢?是咱们常说的“会导致干燥”吗?还是直接跟角质细胞打架了?或者是被皮肤“免疫部队”当做“入侵者”针对,造成细胞一片混乱?


从结果反推一下原因试试看。会让脸发烫、泛红,咦,怎么有一种熟悉的感觉?难不成和“辣椒素受体TRPV1”“高效”的护肤,是更“精准”的护肤有点关系?


辣椒素受体,缩写TRPV1,因为辣椒素能激活它,就有了这个名字。它是皮肤的“探照灯”,检测温度(>42℃)、pH值(偏酸性)和化学物质伤害,一旦它被激活,皮肤就知道自己受到了威胁,便开始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往往以“炎症”的形式表达出来。


会不会是酒精这个家伙,能激活辣椒素受体呢?这么天赋异禀的么?马上打开电脑查资料。


早在2002年,就已经有这方面的深入研究了。



酒精这家伙,是真的能作用在辣椒素受体上。但不是直接激活它,而是让它“更容易被激活”。



重点看图中的*号,在那两个温度下,检测到了显著的电信号,说明辣椒素受体被“激活”了,并且原本需要42℃(一个*处)才能激活的它——只要直接接触到3%酒精(不是皮肤直接接触哈,而是TRPV1直接接触,所以真正要触发问题,产品的酒精浓度要更高,毕竟正常皮肤的TRPV1不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TRPV1的激活温度直接降到了34℃附近(两个*处)


有点像孩子玩火,很难把家给点着;可如果四处洒上好多酒精,这说不好就能烧起来。


也就是说,从42℃(附近)到34℃(附近),意味着只是咱们的体温,都可能把TRPV1给激活了。


一旦激活,炎症进程就开始了。发红、发烫、“变敏感”,一个都免不了。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高浓度酒精产品上脸,就会有红热刺痒等不适感。


看到这里,酒精好像被定了“罪”。不敢靠近,怕变得不幸。



它好像变得一无是处,最好不要出现了。但事实也并非如此,咱不能一棍子打死,这么简单地就全盘否定它。


首先这是个体外细胞试验,就是把TRPV1给摘出来,直接接触酒精。一般的正常皮肤,TRPV1是有保护的,所以真正要触发问题,酒精浓度要比3%高出很多。


其次,产品是一个整体,包含着多种相辅相成的成分,所谓“君臣佐使”的道理,不单单是在祖国传统医学中,配方的刺激性,也不单单是“酒精”一个人说了算。


此外,酒精也有不少不可替代的优势——肤感调节,促渗,以及可控的成本等,市面上也不乏含有酒精但广受好评的单品。



查到这篇文献的一开始,我是蛮兴奋的,感觉自己对护肤品又多了一点点认识。


但很快又开始担忧,桌子上的那些添加了酒精的产品要怎么处理。再后来,这两种感觉融合到一起,反而非常心安,了解了事情会怎么发生,就能获得一种安定的掌控感。


有酒精参与调节的肤感,是真的不错呀,我真戒不掉。虽然之前与高浓度酒精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但完全养好了的我,现在仍然能放心地用,含有少量酒精的产品。


哪怕不幸中招,我也知道选用针对辣椒素受体的舒缓产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这里没法直接提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留言板找大叔答疑),就能大概率快速救回来。


对了,确定跟酒精无法相处的小伙伴们,比如酒精过敏,或者处于玫瑰痤疮发病期等,就不要学我啦,避开是最好的选择。


希望以上内容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帮助。


top